學習強國四川學習平臺報道成飛醫(yī)院駐村干部廖翠蓉扶貧先進事跡
每當聽到一口流利的川東北“達州”口音、一陣陣爽朗的笑聲傳來,水草壩村的老百姓就會說“小翠,你又來了呀……”老百姓口中的“小翠”就是成飛醫(yī)院下派到松潘縣青云鎮(zhèn)水草壩村駐村隊隊員廖翠蓉。兩年的駐村,讓她真正成了老百姓心中的貼心人,所以當?shù)乩习傩斩加H切的稱呼她“小翠”。
每當聽到一口流利的川東北“達州”口音、一陣陣爽朗的笑聲傳來,水草壩村的老百姓就會說“小翠,你又來了呀……”老百姓口中的“小翠”就是成飛醫(yī)院下派到松潘縣青云鎮(zhèn)水草壩村駐村隊隊員廖翠蓉。兩年的駐村,讓她真正成了老百姓心中的貼心人,所以當?shù)乩习傩斩加H切的稱呼她“小翠”。
巾幗本色,她是為民解困的“小翠”
從“城里人”到“村里人”的角色轉變很快,從“我們成飛醫(yī)院”變成了“我們水草壩村”,“我就是水草壩人,多為群眾做點事是我的責任……”廖翠蓉用樸實的語言表達著她對水草壩的熱愛,也用行動訴說著她對水草壩的希望。
駐村進近兩年來,她利用自己作為醫(yī)務工作者的資源,積極邀請成都相關專家和醫(yī)生到村開展醫(yī)務知識的宣講5次,開展義診6次,開展線上線下的醫(yī)療知識普及20余次。治貧先治愚,扶志也扶智,她還四處爭取資源,協(xié)調相關企業(yè)開展“關愛留守兒童”活動,為山區(qū)的孩子點亮了追尋理想的明燈。
面對家庭,她是無私奉獻的“小翠”
她是妻子,是媽媽、也是女兒......疲憊的時候她會看看手機里女兒和丈夫視頻,臉上會燦爛的笑容。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,決勝之年,她依然初心不改的吃住在村上,更沒有時間回家去看看年邁的父母、稚嫩的女兒、摯愛的丈夫,即使是女兒生病住院也很難回家,只有通過視頻、電話關心他們。
提起女兒她眼里泛起了淚花,“剛到水草壩村駐村的時候女兒才一歲多,還在牙牙學語,踉蹌學步,錯過了女兒成長過程中太多點滴,現(xiàn)在女兒已經快4歲,陪伴的時間太少了。”說完她低下頭擦去淚水,又投入到表表冊冊的統(tǒng)計中......兩年的時光匆匆而過,廖翠蓉就是這樣,奮戰(zhàn)在雪域高原,拼搏在藏寨羌鄉(xiāng)。她以一個扶貧干部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,用心、用情、抒寫著脫貧攻堅事業(yè)的壯麗詩篇,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扎根基層、不忘初心的駐村干部的理想信念。
【轉自:學習強國四川學習平臺】